南投縣新民國民小學實施家庭教育課程教學活動設計
一、教學主題:寶貝我的家
二、主題說明:
1、家庭是社會安定與發展的基石。家庭成員彼此和樂、互助則家庭和諧溫暖,各人
得以展其所長、助益社會;家庭成員彼此疏離、障礙則家庭功能削弱、各人心煩
意亂身心不安,成為社會負擔。
2、重建家庭倫理、振興家庭功能為當務之急,先有正確的觀念,行為就不會離譜。
從認識、接納自己家庭結構開始,學習積極正向的倫理觀念,朝向同心協力、增
進家庭功能的方向努力發展。
三、活動設計:
(一)活動目標:認識家庭成員及彼此關係並藉由讀經學習倫理規範
(二)活動對象:1~6年級
(三)活動人數:150人次
(四)活動時間:160分鐘(晨間活動、班級活動)
(五)活動流程:
時間 〈分鐘〉 |
內 容 提 要 |
備 註 |
|
一、教學準備: (一)
教師準備相關的故事、文章、討論題目、劇本。參考附錄(1) (二)
教師準備弟子規『入則孝』與『出則弟』內容。參考附錄(2) (三)
文章、討論問題.可書寫在黑板、影印、或用單槍投影機。 (四)
準備獎勵背經小禮物。 |
文章可上網站下載http://bwmc.org.tw〉 小獎狀、獎戳、貼紙亦可。 |
5 10 15 20 10 10 3 *20 10 20 |
二、主要活動: (一)教師發下『關心長輩』文章,全班一起朗讀。 (二)角色扮演討論:引導學生文章內容進行角色扮演討論。 (三)分組討論下列問題: 1、文中出現哪些人物?(媽媽、外公、外公、外婆、賣碗粿的人、作者、弟弟、爺爺) 2、哪些人是一家人?誰是外人? (媽媽、外公、外公、外婆、作者、弟弟、爺爺)(賣碗粿的人) 3、你能說出他們家的輩份關係嗎? 祖父母 : 爺爺 外公 外婆
父母 : 爸爸 媽媽
兒女 : 作者 弟弟 4、 作者和誰住在一起? 5、 哪些人和作者是直系血親? 6、 媽媽為什麼吩咐人送碗粿給外公外婆? 7、 媽媽為什麼過年一定包紅包給外公外婆? 8、 媽媽為什麼交帶作者有東西要先拿給爺爺吃? 9、 作者為什麼被很多老人家當孫子一樣照顧? 10、作者從母親身上看到哪些中國美德?(孝順、謹身節用、和 睦鄰里)
11、你現在和誰住在一起? 12、你想向文章裡的哪個人學習?學習什麼? 13、中國美德是什麼?(簡言之藏蘊在四書五經,包括忠孝仁愛 信義和平禮義廉恥等,故讀經有其深度內涵。) 三、綜合活動 〈一〉各組派一名學生上台報告討論結果。 (二)教師補充說明第5題,直系血親:祖父母(父親的父母)、 父母、自己、自己的子女。 (三)教師補充說明第11題,家庭的結構有「一般家庭」、「單親 家庭」、「繼親家庭」、「隔代家庭」、「跨國婚姻家庭」等,不論目前處於哪一種家庭,家庭成員都要努力,發揮家庭功能。 (四)讀經: 1、介紹『弟子規』內涵,包括聖人留傳下來的孝、悌、謹、 信、仁、愛、求學等為人處世的道理,是自古以來中國人 穩定家族秩序、安定社會風氣的準則,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等道理更是家庭和樂的最佳守則。
2、讀經:讀誦「弟子規」入則孝、出則弟。
3、讀經要領: *不必刻意強調要背。 *讀經的方式:全班一起讀、各排輪流讀、男生讀、女生讀接力讀…等方式進行,,每一句只要讀過二十遍即可以記牢。 *要求學生一邊讀,手指一邊隨文移動,較能專心。 *每次讀五分鐘到十分鐘即可。 4、背經高手發表會:鼓勵學生在20分鐘內將「弟子規」入則孝、出則弟的內容背起來,背好的學生給予發表機會,並給予獎勵。 5、延伸活動: *可繼續將弟子規其餘內容讀誦、背誦。 *可善用上課鐘響、任課老師未進教室的空檔時間讀經,對 秩序和安定學生的心情都有益處。 |
z |
(請勾選;可複選)
本單元 多元利用建議 |
教學時段 |
教學場所 |
教學方式 |
v晨光 □午間 v課堂 □假日 |
v校內 □校外 |
ˇ個別 v群組 |
(六)相關領域指標:
家庭教育
性別教育
生活課程
國 語 文
(七)學習評量:
(1)
能認真參與角色扮演與觀賞等學習活動
(2)
能針對討論問題思考並發表看法
(3)
能認真讀誦及背誦「弟子規」